宜秀区:抛荒地变增收“绿宝盆”
日期:2021-11-18 14:45:35 来源: 点击:
11月18日一大早,杨满莲和社区里的10多位居民一道,来到社区的蔬菜大棚内采摘蔬菜。早上采摘、下午锄草,一天下来,她能领到80元的工资。年近60岁的杨满莲,是宜秀区罗岭镇罗岭社区严新组的已脱贫户,得益于社区的蔬菜大棚项目,2021年5月起她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不仅如此,她还以土地入股,年底参与蔬菜基地的效益分红。

谁也不曾想到,如今整齐划一的生态蔬菜大棚基地,以前却是一片抛荒地。罗岭社区党委书记严云虎介绍说,我们社区人多地少,大部分水田早已流转给了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还剩下一些旱地无人问津,成了抛荒地。
今年开始,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罗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摘帽的根本之策,立足“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着力探索发展特色产业,主动作为、多管齐下,带领党员干部走出去开眼界、拓思路,实地深入多地考察研究,经过多番考察研讨,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最终选定蔬菜大棚作为本村特色产业发展主调子,决定在这片抛荒地上“写一篇”增收致富的“好文章”。
2021年5月,罗岭社区通过土地流转,将抛荒地平整成片,建成了20亩蔬菜大棚,全过程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流转土地有租金、大棚务工有薪金甚至带地入股。6月份开始,乡村振兴驻罗岭社区工作队开始正式驻村,与社区两委一起,全力推进蔬菜生态园建设,投入370万元,启动一、二期项目建设。为了解决种植技术难、经验不足等问题,专门还邀请蔬菜种植大户及农业技术专家全周期指导,同时对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群众进行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目前,罗岭社区蔬菜基地一期、二期大棚内有育苗区、种植区、管理区等专区,道路、喷灌等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已栽种了豆角、黄瓜、瓠子等蔬菜,蔬菜每天通过货车运往市区蔬菜批发市场和商超,社区集体每天收益超5000元,社区内的20位居民实现了就业。大棚蔬菜项目,使得抛荒地变成了罗岭社区集体和居民增收的“绿宝盆”。 “每年两至三季的蔬菜轮种,预估产值80万元左右,可提供就业岗位40个,人次200人,受益群众1000余户。”罗岭社区党委副书记严劲文介绍说,截至目前,罗岭社区已经完成40亩蔬菜大棚建成目标,同时积极谋划三期、四期及生态蔬菜项目,尽快建成200亩的蔬菜大棚和13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车间,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打造农旅融合综合体。在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的农业产业链上,做实、做强、做大生态茶园、蔬菜基地以及打造旅游观光采摘一体的新兴产业,经营管理大鼓佬150亩土坎茶园,拟建茶旅一体化工程,打造观光、旅游、采摘等综合产业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带动242人受益,社区集体增收预计8万元,真正实现了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如今村民在产业兴旺的映射下,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愿望。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对幸福的日子也有了更高的期盼。为此,今年罗岭社区投资170余万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百姓居住环境,其中包括龙咀道路、柳庄道路硬化工程、鹿鼎山生态养殖园区道路、大鼓佬茶场茶旅道路硬化工程,确保“四好农村路”往居民组全覆盖、往农户家门口延伸。在申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对29个居民组的沿线道路,房前屋后卫生进行常态化的保洁,实施保家塅清淤护砌、当家塘清淤治理以及污水管网改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如今罗岭社区正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儿,在村庄变美变富的路上,这里的群众心里乐开了花!
(王付红 方华)
上一篇:吴曙主持召开全区重点项目谋划推进会
下一篇:宜秀区:建立五抓机制,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