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案子终于调解好了,要不太可惜了”宜秀区法院道交团队工作微信群里收到一条书记员发来的感慨。原来,是一起交通事故,车主的保险公司与伤者在法院组建的微信群里经过多轮调解,最终只在鉴定费和诉讼费3000余元上还存在争议,原告认为自己受了伤坚决不同意承担部分费用,车主又称疫情影响导致他不能出门要债,身上只有1000多现金。
“诉讼费和鉴定费是侵权人应该赔偿的费用,我们一贯坚持这样的裁判规则。特殊时期,原告也请多担待一些,保险公司给的方案和判决差不多,如果调解成功,差不多一周就能拿钱了,这疫情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能结束,坚持判决也会耽误时间,你们看呢?”法官认为这个案子如果因为3000元调不掉太可惜了,决定和当事人“磕”下去。
最终,保险公司在赔偿项目上做了一些调整,车主也同意加一点钱,伤者考虑到特殊时期也愿意让一步,才出现了开头一幕。有结果了,大家又在群里沟通着赔偿款的给付时间、赔偿账户、协议的签署这些细节。
2020年1月以来,该院道交团队已受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近300件。考虑到春节假期,该团队为了不影响当事人权利,在春节前对已受理的200余起案件进行了排期送达,准备假期结束后迎来庭审大爆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该团队原本的计划,该团队负责人随即要求各案件书记员梳理手中案件。对必须要鉴定的案件,通知延期。对已有明确诉讼请求或者有调解意向的案件,要求各书记员与原告代理人、保险公司理赔经理在微信上添加好友,一边通知延期,一边以“一案一群”的工作模式开展调解工作。
该团队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调解工作,已建立微信调解群近50余个。该团队的工作人员几乎每天手机不离手,有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因为案件材料不在身边,书记员需要将起诉状及证据材料拍照通过微信群发送给保险公司理赔经理,有的已经对案件有了初步调解方案则需要案件承办人对费用承担进一步明确,有的对伤残等级有争议又需要法院工作人员从法律角度做各方工作。各个工作人员的微信都是热火朝天的聊着,在这个特殊时期,用自己强大的朋友圈,让工作不因疫情停下脚步。(吴晓霞)